痴呆发病预测新进展 我国科学家发现重要生物标志物

  上海2月16日电(记者吴振东)近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采用大规模蛋白质组学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发现了预测未来痴呆风险的重要血浆生物标志物,可实现提前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衰老》,《自然》主刊评价这项研究“标志着向能在早期无症状阶段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的血液检测方法迈进了一步。”

  对痴呆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显著降低疾病负担。由于传统有创或高成本检查技术均有局限,研究人员希望找到便捷、无创、可靠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筛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研究员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团队,基于大样本队列数据,对52645名非痴呆社区人群进行了平均超14年的追踪随访,其中1417位参与者被诊断为新发全因痴呆(ACD)、691名患者被诊断为新发阿尔茨海默病(AD)、285名患者被诊断为新发血管性痴呆(VaD)。通过分析1463种血浆蛋白质数据,团队发现了对痴呆预测极具价值的血浆生物标志物。

  研究团队表示,经过模型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GFAP、NEFL和GDF15这三个血浆蛋白质始终与新发ACD、AD和VaD的风险关联最显著。对不同血浆蛋白水平与疾病临床进展风险间关联的分析发现,基线GFAP、NEFL或GDF15水平较高的受试者未来患痴呆的风险大大增加。例如,GFAP基线水平较高的人未来患痴呆的几率是GFAP基线水平较低者的2.32倍。

  据介绍,此项研究可提前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且精度突破90%。“这表明蛋白质组学在脑疾病早期精准识别和干预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为未来脑疾病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程炜说。

  研究团队透露,下一步将围绕我国痴呆风险人群队列开展数据采集和交叉验证,对相关数据作出矫正,开发出最适合我国人群的痴呆风险预测数据模型。

 

为您推荐

“中印尼建交75周年主题借记卡”在雅加达发布

“中印尼建交75周年主题借记卡”在雅加达发布

  中新网雅加达5月23日电 (记者 李志全)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交75周年,5月23日,由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与银联...

2025-05-24
海尔智家再登《财富》中国 ESG 影响力榜,连续四年领跑行业

海尔智家再登《财富》中国 ESG 影响力榜,连续四年领跑行业

5月16日,《财富》正式揭晓了2025年中国ESG影响力榜,这也是其第四年以专业视角评估中国企业的ESG表现。其中,海尔...

2025-05-21
国际压力下以色列恢复有限人道援助,加沙何时迎和平?|国际识局

国际压力下以色列恢复有限人道援助,加沙何时迎和平?|国际识局

  中新网5月19日电 综合外媒最新报道,近日,以色列军队扩大在加沙地区的军事行动,造成多地民众伤亡,基础设施遭受破坏。...

2025-05-20
俄乌时隔三年有望重启直接谈判:谁参加?谈什么?

俄乌时隔三年有望重启直接谈判:谁参加?谈什么?

  中新网5月15日电(张奥林)综合外媒报道,俄罗斯计划5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与乌克兰展开新一轮直接谈判,这将会是...

2025-05-17
北交所“翻倍大牛股”,回应与华为合作进展

北交所“翻倍大牛股”,回应与华为合作进展

5月12日,北交所“华为概念股”汉鑫科技(837092)披露了业绩说明会相关内容,公司就智能驾驶、华为合作、研发转化、市...

2025-05-14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